前言
- 网上很火的一本书,大佬们也很追捧,尝试读了一下,感觉很棒.
当我说到“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时,我并不是说要精于编码之道,善于解决缺陷,通晓单元测试。相反,我所说的“优秀 的软件开发人员”,是那些能够把控自己的职业生涯、达成目标、享受生活的人。
职业
不要做他人都在做的事
- 不要被愚弄了,当你为了谋生一头扎进写代码的世界时,其实
你和中世纪小镇上开铁匠铺的铁匠没什么差别。
- 首先,要有一个产品或服务。不能 提供东西的企业是没办法赚钱的,因为没有东西可卖。你有什么可以卖?你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
通常 软件开发人员售卖的就是他们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数字化的现实产品的能力。
作为一名软件开发人员,你提供的服务具备有形价值,你要传达的不仅是这款软件 的价值是什么,还有它与别的成千上万款软件开发人员提供的服务有何不同。
你需要认识到仅有 服务或产品是不够的。想赚到钱,你就必须能让潜在的客户了解该产品或服务。
你的目标是什么
大多数人处于被安排,没有目的的自然状态
一些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又会存在一些顾此失彼,殚精竭虑的状态:
如果这条路错了我该怎么办呢? 如果我不喜欢自己选的路又该怎么办呢?
之前在 B 站评论区挖掘到的,感觉有所触动:
不要光听别人说做什么好,做什么有前途,你现在做什么没前途。有多少人敢做一件事啊
为了安逸,我们很容易陷入
被安排做事<-->被安排做人
的圈套中,我感觉这与当代国内教育关系很大:在大学前,甚至即使是大学毕业前,我们一直处于老师,家长的安排之下,在牺牲孩子决策力培养的前提下,拉满学习能力
这不是学校,老师或者家长任何一方面的单一问题,是整个社会陷入了这个危机
关联性的谈一下:
WPS 每日点击调查中,出现了令我非常诧异的一个结果:
有 52%的人从事专业与所学专业不一致.
当然,这个数据很有局限性和偏差(WPS 的用户更偏向文管类),不过上万人的数据量挺大的,确确实实能反映一定问题
如果你被学校安排得明明白白,那么毕业时也会被社会安排得明明白白. --杨学"安排定律"
我个人目前也是个大学生,个人认为比起如何好好学习提升成绩,我们更需要首先
关注我们自身需求
就像上面所说,我们很多人毕业之后,要么转行,要么不得不敷敷衍衍的干着"本职工作"
也许,如果大学时意识到这一点,会有所缓解 (不想用"改变"这个词,很虚缈)
问问你自己,
你需要什么,想要成为谁?
这是比盲目努力攀高更值得优先探索的高地.
制定目标非常重要,尤其是需要大目标和小目标结合起来,
前者是方向,后者是驱使.
一般大目标比较模糊,但是小目标需要具体一些,平时注意追踪更新自己的小目标,并做一些关键性调整和反思
刚好遇到这种 scene:
一位学长拿了 offer 然后老师给我们提了嘴"感受一下你们学长的风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位老师人很好做的也没什么问题啦,而且那学长也是狠角色自然让人崇拜羡慕
可是,我们年纪轻轻,奋斗目标设定为进大厂拿高薪,真的好吗? 🤔
人际交往能力:远比你想象的重要
我们,臭写代码的,好像比较容易进入一种状态:
别管我,我只想一个人安静地写代码!
实际上在学习上这么干没问题,但是转移到职场上的话,不进行社交,其他员工和老板都会觉得你在无作为,刚刚看到一个例子:
公众号@公子龙的一个好友,是 C9 级别的技术岗,也是纯走技术性流派的人,结果因为被认为价值不匹配被裁员了.
在这里写下这么个事件(例子)并不只是作为例证来引以为戒,而是这种隐患可能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我们身上,所以,尽管可能很烦,还是需要跟同事老板吃吃饭,多沟通一下.
另外,从编程方面解释,人际交往能力远比人机交互能力重要:
大多数开发,是多人合作进行的任务,每个开发者只是片面的与机器沟通.
我们 coder 同事间,谁不写代码注释还得挨顿骂呢
如何与别人打交道?
以自己为核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很重要。
这对于自己和他人都适用,把握好核心距离,尽量让别人认为
这个人对我很重要
,当然,要注意好,表现不是欺骗.表现力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说起到
决定性作用
永远不要批评
“批评” 是一项很少能够达成你期望结果的工具
不出意外的话,这本书的读者,大多是 90/00 后,我们会发现我们经历的教育,大多是打击式教育 (少有通情达理的老师吧…尽管我们都知道这是所谓的为我们好)
有幸遇到过几位特别和蔼可亲的老师,灌溉了我们暗淡的少年,真的可以说是叫
灌溉
.小学时,被批评我会颤抖哭泣;初中时,我会挺委屈的;高中时,竟是觉得不以为然了;到了大学,被批评就会感觉挺诙谐的 🤣
喰种上有句话,大意是:
任何不符合自己意向的事情发生,都是自己能力不足所致.
不用想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回想过去所有让我生气的事,好像大多数确实是能力不达导致的.
换位思考
太过以个人为中心的话,就很有容易失去更多身外之物
个人更倾向以"第三者"身份生活,只要不触及我内心的事物,我会习惯性的用第三者眼光看待 (生活的参与者,灵魂的旁观者)
可以通过一个潜意识细节判断一个人的"自我"程度:
每句话中"我"这个字出现的频率
(比如"我…,我…")生活中留意的话,应该可以发现: 那些自我意识低,喜欢关注别人的人,更容易受到别人喜欢 (当然不是指互联网上的"关注")
当双方意见有分歧时,我们经常面红耳赤的想要给对方输入自己的观点,而对方也是,这就是死锁,必须得有个人把注意力转移到对方身上,即使是假装,把对方的观点听完,再解释自己的
其实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更多的情况是:
到那个节骨眼上,放不下
这样来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能力,还是挺难的
既然逻辑和纯粹的理性无助于说服一个尖声大叫的小孩明白睡觉能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那么,你也不可能依此方法来说服一位备受轻视的同事接受 我做事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
据我所知,普天之下解决争吵的灵丹妙药只有一个,那就是避免争吵,像躲避响尾蛇和地震一样地远离争吵。 --人性的弱点看这本书之前,我还在认为金钱是社会上最通用的价值
你会发现,当你学会了如何以令人愉悦的方式与他人互动和交往的时候,自己的生活也越来越愉快。通过习得这些技能,你积累了让自己获益终生的财富,它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还真是,交往能力直接关系到日常心情与生活,贯穿我们一生,而且无法以金钱来衡量.
破解面试之道
当许多技术过硬的开发人员都在竞争同一个工作岗位时,决定胜负的最大因素已经不再是技术能力了。
如何获得关注
我花了一些时间研究这家公司,找出这个公司有哪些开发人员在写博客。我开始关注为这家公司工作的开发人员的所有博客,并开始在他们的博客文章下留下经过深思熟虑的评论。慢慢地,许多在这家公司供职的开发人员开始认识我了,并通过我给他们博客做出的评论知道了我是谁。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开始读我的博客。
一个很棒的思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试试 (其实国内的大环境都是海投简历,可以得到面试机会的也就几家)
确实,我们经常会在互联网上看到一些企业员工的内推信息,甚至有些企业直接做一些宣传片来推广企业招揽员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与企业内部进行沟通.
注重点:
我们面试者在面试场景下应该更加注重表现自己的
主动性
因为在 JD 上明码标价的技术栈和薪资,来的人水平一般不会差太多,这时主动性就是更能吸引面试官的法宝了.
无论现在是否有找工作的需求,
提前布局,营造技术影响力
,不同岗位的技术能力可能不容易解释,而影响力是互通的
就业选择:列出你的选择
给自己贴上"程序员"标签对个人而言不是个好习惯. |
一些程序员从合同式的劳务雇佣关系走向了
独立咨询师
或者创业
路线独立开发有好处也有坏处
- 好处比如说时薪比较高,相对自由
- 坏处比如说负责方面宽了;税务,运营,策划,销售,法律等方面都需要考虑
创业的话,风险有多大,收获有多大…不过现在卷得很,大厂垄断严重的情况下很难跑出来黑马了
- 创业时,技术和点子往往不算是最重要的,反而是忽悠人的宣传能力和砸钱的能力.
对大多数软件开发人员而言,特别是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做一名雇员是明智的选择。
你是哪类程序员
专业化发展是今后的趋势了
2010~2020 之间时,还可能会听说谁谁是全栈开发工程师,并且感觉应该特厉害.
但是,事到如今,大部分人应该会持有怀疑性的眼光.
如今技术迭代很快,前端,后端,运维,美工等等岗位;很多技术说不定还没来得及学,就已经过时了…
从社会需求上看,专才是要比通才更受欢迎 (精通一门语言,要比熟悉三门语言价值高
)
专业化的规则是:专业化程度越深,潜在的机会就越少,但获得这些机会的可能性越大。
公司与公司是不一样的
中等规模的公司往往要比大公司还稳定, 因为大公司往往还有大裁员或者周期性重组。如果你喜欢稳定,那你会发现中等规模的公司最适合你。
或许中等规模的公司才是我追求的归宿:
我不是很喜欢条条框框
之前有幸在一个刚成立的创业公司带过一些时日,每日都得写日报…啊这,
自我 PUA
,每次写都感觉做了错事似的
在大公司工作时,你要遵守这里已有的做事方式。鲁莽和“变节者”在这种企业文化里不受欢迎。
不怕有人是内鬼,就怕有内鬼是人.
作为软件开发人员的你可以尽量避开政治,但即便如此,
其他人的政治权谋也会以某种方式影响到你。
软件开发公司/需要程序员的公司
待遇,工作氛围,技术栈,发展前景…
任何角度看都是前者更好一些 (除非后者是国企之类的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