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况分析及预测
平台推送角度分析
bili 15-16年前其实挺偏二次元的, 后来叔叔阿姨, 嗯, 推荐算法基本和 weibo/douyin 同质化了
科技前沿/ACG/技能学习最全最新的平台, 但需要大量时间养号才能搜刮到优秀内容创作者
v圈大本营-抽象二本营, 百万粉大up大多没眼看, 别想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丁点东西
偶尔也是瞎给推恋爱脑视频/引战的, 脑子也抽偶尔会点
xhs 女性偏多, 推荐算法也是偏向<自认为年轻人>的内容,
爱好/旅游/本地生活这种内容首选, 职业偏向金融/互联网比较多(感觉?)
发现不少职业咨询啊, FA啊, 大厂员工/裸辞创业啊, 创投啊, 6, title比他们内容产出都多
刚注册时感觉不错新鲜东西不少, 越看越觉得自己傻b…
吹逼的是真的多, 牢骚恋爱脑也多, 可以获取些人脉但不建议深交/投入时间过长
weibo/douyin 用户基数最大, 推的也是大家爱看的, 遥遥领先符合核心价值观
(虽然鲁迅了一下也不能否认, 人多起来看剧听剧也比较全, 大量劳动者参与/构建的精神世界)
找熟人/本地办事比较方便 (比如出行/租房/附近新闻), 用得比较少, 至少不习惯
zhihu 有点纳闷人还多吗? 一些技术帖子也刷不到新的了
推送做的就是垃圾车, 故事家小作文太多了恶心人, 不少人跑到 twi 了
ytb 与其说是视频平台, 更像是视频网盘? 新东西的活跃度比起 bili 真的差很多
长视频-总结/发布性的占比高, ASMR挺吃香, 推荐算法嘛, 嗯, 客观看待
google搜进去也就看看, 真刷起来啥都没有
twi 虽然都在骂, 但感觉它推荐算法不错, 外面的都在当朋友圈啥都发来着
(虽然黄推/诈骗犯挺猖獗的, zheng治内容也是兵家之地, 就当段子刷刷)
短时间养号就能养出来一堆科技/金融/艺术/游戏动画一线从业者, 看新闻找工具挺好用的
大力支持老马下刀整治, gkd
TG, 和上面的一样看就行了千万别发言, 尽快换个外面的号(最近我倒是想搞个)
其他平台没咋用过…还得探索
23-11-14
【大象不关进笼子,国道收费只是开始。为什么现在人眼里没有光了?-哔哩哔哩】 https://b23.tv/IyfbPH3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将会再次重演,近两年经济市场缺少新概念了
(最近发展不错的VR/AI我感觉,还不够格刺激经济)
都在抱怨没工作或加班,虽然劳动力廉价但税可不低,加班无休没人管,偷税一块你试试?
这年头上市的老板没润,真能叫的上民族企业家
世界背景下大笔资产在蹲新东西(甚至有些前景不错的都在撤资,比如Pico,
外资撤离也不少,有点闭x造x的意思了),希望马斯克能加把力,别天天刷段子发巅了,
很期待他成为新时代马克思
衣食住行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能有的
降息的影响感觉有限,富哥们还是啥都不敢投
交通石油一直涨价,自断血脉,饮鸩止渴了
西虹市首富早就给了说法,有钱也别兑为名下资产,狂飙也给了证实,人脉势力和关系才是铁的
谁腰包鼓关系薄,谁就是移动钱包
关于创业
真的很困难,总会有下一个麻烦事要解决,简单记下经验
- 合伙人最好不太同行,一个领域的人脉和经验还是解决不了复杂情况的,也不要太分散,尽管各取所需是大家所想的,但真到资源调配时会有一些问题
- 做产品是一回事,拉投资是另一回事,面投资人是刷脸的场合,展示团队和想法,当前持有的资源和市场调研情况,真的需要嘴炮充场子,拉不起天使轮的兴趣就会被拉进黑名单
- 和旅行类似,很大概率上是在耗费大量金钱精力去做摸不到收益的事,与其说一种事业不如说是一件长久的事,会混到不少技术之外的生活经验和人脉
- 事出反常必有妖,有 idea 最好是晾上一段时间再做,别轻易去冲击头部新潮,会被创四,边缘化起步比较稳妥
- 预热,大萧条和失业潮时磨合团队,等待康波,当然解散风险也会比较大,权衡个人利弊吧
- 保持做产品悲观态度,同时也用不着准备万全,大部分团队都是草台班子,除了钱以外的大部分东西总会及时天降
- 大部分领域国服还是落后版本的,以及大部分投资人/fa 对国际新闻政事还是比较关心的,总是需要饭局和攀谈构建联系,提这事时应不上来会扣分(见识短浅),应了那句话,你不关心政治,政治就会关心你。当然也确实需要对新技术的习惯性关注
- 做技术架构耗费精力,带团队耗费心力,如果不幸的都做,那会发现公司啥事都会催到你头上(草)。人员管理和产品设计在初期不是很重要,任务分配才是大难点,经验不够的话自己做啥还不是很清楚,给手下分配任务预估工时和难度更是一头雾水。所以一般来讲排除大厂溢价,20k 以上就是带人的钱
- 团队中还是需要习惯出入社交场所的人,技术人的 passion 不够,组织人力维持圈子是个看性格的活,尽管地处天南海北,经常会遇到熟悉的陌生人或者遥不可及的人坐在面前,反正感觉挺奇妙的。“经 6 个人之内介绍,就可以认识地球上任何人”,尽管有各种因素控制,还是感叹年轻人们的流动性真的很大(什么老古董发言)
关于择业
- 之前想给学弟的建议, 但想了想还是没发…
前几天给面过一波人, 各个分支的权重分你可以借鉴下 (在我个人看来啊)
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 还有选择的余地, 合适的选择比努力死读书好很多
title | score |
---|---|
普本毕业 | +100 |
研究生 | + 25~40 |
211 | + 25~35 |
985 | + 35~50 |
海归/四六级 | + 10~15 |
绩点/知名大赛获奖 | + 0~15 |
实习经历 | + 15~60 |
实际能力/Github | + 0~70 |
23-07-08
23-07-05
不知道医学领域科技发展咋样 🤔,立帖求医学生未来共事
国内医疗教育应该还不错,病患数据量肯定无敌,但相对美股生物科技公司没听过多少,第一波老龄洪流在十年内也要到了,握着大笔财富的中老年人唯一消费方式就是住院,另外上学阶段的年轻人很多都背上了没法根治的慢性 debuff (至少我看来,两方都是比较积极的增量市场)
此处想吐槽下很多西药或保健品为了做适配,剂量和配方调的根本就是个精神安慰剂,治个锤子。反而是国内愈见冷落的中医能管中窥豹找出病根 (比如脂溢性皮炎长痘痘,维生素矿物质异常缺乏,神经问题,血液骨科病) 去西医问诊还毫无问题,没有这么个病的定义,或者只能吃又贵又有副作用的缓解药,不知病根
拿我个人举例子,油性皮肤长痘痘,AB 族锌+二硫化硒和硫磺,内外同用也只是缓解,还有个特性是食欲低吃不胖,知道这是湿气重后用了健脾丸排湿排不掉,最后发现是湿在血脉的痨病(明明血压偏低还是会有护士狂喜的那种突出血管,单纯以为是肌肉多体脂低导致的),这病根怪得很只能中医治,不然得嗑西药到入土,还越嗑病越多
草以后说不定自己转行做医生 (有个事实段子就是 20 世纪各行业的很多顶级大牛,最终都奔向了生物领域 🤣)
23-03-04
在我看来国内一个很大的困境, web-dev 近十年过火了, 各式各样的网站/app 层出不穷, 太多大龄 coder 为了挣钱全身投入所谓的技术岗(就是那种培训班各种夸夸其谈的高深技术), 真的是肉身挖矿
个个到了 35 想转管理岗…不予置评, 2010 年后的这十年快钱挣得真是分外眼红, 股圈一水的金融属性产品(房地产,半导体,新能源, 甚至于茅台)
但…这些大龄的技术人员, 也只是从开小拖拉机到开大拖拉机, 也不会别的, 用 vtb 圈的话就是他们整不出活儿; 以及他们中的某些跟父母口中的"只有读书一条出路”一样, 认为深挖技术学学架构就能升职加薪走上幸福人生
国内甲方/投资者也是, 更多情况下对代码开发的广度并不是很清楚, 被市面的产品和产品经理一忽悠就是一堆垃圾网站+app+小程序出来了, 实际上效率也没多大提升工人们也不用, 提问题的跟交接问题的人都不曾真正俯身下手干过活
而真正需要的工业软件, 3D 建模/音视频处理/物理引擎/光电模拟/操作系统之类的, 全然没有国产, 啥有国产? AI 模型/数据库/啥啥 web 开发框架… AI 是高校毕业要求挤出来的, 量大了总能有出色的; 后两个嘛都知道, 有用没用都在搞这玩意
个人感觉交叉领域的人才太缺了, 其他专业的比如生化环材不会计算机, 计算机专业的不了解生化环材, 虽然你可能认为扯淡, 但我更推崇跨考研究生(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并不太强的"计算机科学专家”, 更需要的是"计算机应用专家”); 23 年后的 10 年很大概率将是生物+计算机的十年, 当然计算机+物理/化学/机械之类的也很强就是了
借物表
暂无.